※如遇航空公司變動航班,本公司保有最後變動之權力,並以說明會資料為準
貴賓集合於機場報到,辦理登機手續搭乘客機空中鳥瞰台灣海峽,飛往金門尚義機場,抵達戰役國家公園【金門】。
別稱鷺島,位於福建省東南部,臨台灣海峽、面金門各島,由廈門島、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等組成。廈門的建築充滿魅力且風格獨特,擁有濃郁的地域特色,且匯聚建築藝術文化的精華,城區內牆瓦相連,讓錯綜複雜的街道顯得格外整齊又美觀,成為當地獨特的騎樓風貌。
全國的35個王牌景點之一,它是一個與廈門島隔海相望的小島,面積只有1.78平方公里,為思明區轄區。鼓浪嶼原名圓沙洲,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,聲如擂鼓,明朝改為今名。鴉片戰爭《南京條約》簽訂以後,廈門成爲「五口通商」之一,西方列強蜂擁來到鼓浪嶼,搶佔風景最美的地方建造別墅公館,而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,許多華僑也回鄉創業,在鼓浪嶼建造許多別墅住宅,短短15年內就建造1000多幢,這些別墅小巧玲瓏,散落在山坡、海邊的綠樹叢中,非常幽靜別致,構成鼓浪嶼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也是鼓浪嶼的一筆寶貴財富;鼓浪嶼島上薈萃了上千座風格各異、中西合璧的中外建築,有中國傳統的飛簷翹角的廟宇,有閩南風格的院落平房,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樓,有小巧玲瓏的日本屋舍,也有19世紀歐陸風格的原西方國家的領事館,漫步島上彷彿來到歐洲小鎮,值得旅人仔細探索。
在福建土樓中佔據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。世界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,其歷史悠久,千姿百態、結構奇巧、功能齊全,極客家傳統文化內涵,為世界文化遺產。據統計,目前明、清時期建的就有近百座。華安仙都鄉大地村的。
是華安土樓的典型代表,是福建土樓的傑作,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。“二宜樓”1988年第一次在《建築學報》第九期發表後,就引起學界的注意。1992年“二宜樓”在福建土樓中率先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是雙環圓形生土樓,直徑51米,高三層。設三門,大門面北。從建築平面看,門廳、祖堂及二門巷的中點聯線將圓樓等分為四個單元,主樓每單元七個開間,明間的客廳,次間、梢間為臥室,盡間因梯道需要兩邊都後縮近一米。
前有埕,用鵝卵石鋪成,邊沿用石砌成圍牆,牆內有井,牆外有路,開一小門(目射門)面東,小溪於門前潺潺流過,南邊有南陽樓荷花池的清香徐徐吹來,確是一個好住處。
土樓走累了 ,特別安排各位到廈門手佳按摩中心感受100分鐘按摩享受,消除多日來的疲勞,隨後享用自助晚餐 各式各樣美食 ~
位於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,是一座有有千餘年歷史的佛教寺廟,面臨碧澄海港,規模在廈門島佛寺中居首位。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,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,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。佔地3萬多平方公尺,格局為三殿七堂,坐北朝南,依山面海,建築具有獨特的閩南風格,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南往北依次為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大悲殿和藏經閣,是一間在閩南和東南亞有相當影響力的佛寺。
位於演武大橋演武立交外側,由三座棧橋和一處景觀平台構成,景觀平台總面積逾1.1萬平方米。站在平台上可欣賞到壯闊的海平面和金色的沙灘,遊客幾乎是一伸手,就能觸摸到廈門灣這片碧海。還可以欣賞到輪渡、海滄、鼓浪嶼之景色,也可看雄偉的世貿雙子大廈。
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的主賽道,被譽為世界最美的馬拉松賽道。路間的綠化是《鼓浪嶼之波》的樂譜,路旁還有馬拉松塑像,還有紅色道路的部分,這一段道路只有行人通行哦。午餐後前往搭乘客輪返回金門水頭碼頭。前往【金門】
這是金門旅居新加坡僑商陳景蘭於公元1921年興建的洋樓宅第,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一棟洋樓,是金門華僑回鄉興建「番仔樓」代表作。淨白色的外觀讓陳景蘭洋樓多添了些洋味,精緻的雕花與對稱拱門,猶如西洋建築的工法,是陳景蘭洋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份。
位於中華民國金門縣,是一座連結金門本島金寧鄉與烈嶼鄉的跨海脊背橋,全長5.4公里,其中跨海橋長4.8公里,完工後為中華民國臺閩地區最長跨海大橋,最大跨徑280公尺
地雷主題館位於烈嶼鄉黃厝,含括鐵漢堡、勇士堡及其聯絡坑道,坑道長達三百五十公尺,坑道內設有地雷主題園區,介紹詳細地雷,從地雷定義與種類、地雷歷史、地雷殺傷力來源、佈雷方式、地雷生產及地雷聲光體驗區等。 走出鐵漢堡至戶外的排雷情境展示區,有戰車碰撞地雷爆破情境展示區,仿真的雷區實境,再加上人像模擬排雷步驟實況,在執行清除地雷的工作時,所經歷的高風險性。
小金門最著名九宮坑道,與大金門的翟山坑道同樣是戰時為確保軍事運補作業的安全,採取的地下化作戰設施,坑道主體皆為堅硬的花崗岩。是一座雙丁字型的水道,總長約750公尺,主坑道寬約12公尺,高度約7公尺,從九宮碼頭為起點穿透山體,一路延伸到羅厝漁港。
共包括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,格局壯闊整齊,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。民俗文化村依文物、禮儀、喜慶、休閒、武館、生產等單元展現金門地方民俗,另有古代官邸一座,可以欣賞淋漓盡致的雕樑畫棟之美。
是全國罕見的全坑道式榴砲陣地,其所部屬由美國所製造的八吋榴砲,在「八二三」砲戰後期揚威戰場,發揮扭轉戰局的功效,為美人山旅陣地之北側門戶,地形險阨,工事堅固與隱匿,有利部隊編製成綿密火網戰術價值甚高,可封鎖廣闊灘岸,控制整個東割灣。
沙美老街是金門最早形成的市街之一,插畫家結合金門特色繪製壁畫,老街頹屋有金門摩洛哥之稱,喜歡拍照必訪,舊稱八卦街,這裡曾是金門最熱鬧的地方,為當時駐島軍人採買生活用品、看電影的去處;如今仍然可以在沙美老街品嘗到許多傳統風味的小吃、感受傳統的樣貌。
電影《軍中樂園》在此拍攝,復刻金門60年代歷史場景,融合了在地人文與戰地元素,完成這一幕「軍民一家」的歷史記憶 ,電影拍攝結束後,金門縣政府將場景保留,希望能帶著遊客們一同穿越時光隧道,走進金門過去的場域風貌,使得片景中的陽翟更加熱閙了,引起不小的觀光熱潮,也成了年輕人的打卡熱點之一。
位於古崗湖東南方,共分為坑道及水道兩部分,當時台灣軍方動員無數人力,耗費五年時間,才鑿出這條長100公尺,寬6公尺,高3.5公尺的坑道,以及總長357公尺,寬11.5公尺,高8公尺的A字型的水道,可容納42艘水道小艇進出,迴轉,是規模極大的工程,可稱之為「地下金門」傑作之一。
是金門第一座森林遊樂區,遼闊的園區有多條步道,另野外劇場、烤肉區、網球區、池塘及遊客中心,園區後方的三友園,廣泛地種植著松、竹、梅,優雅的禪意不須言喻。
作為戰地精神的象徵,繼承了南京《首都計劃》的中國固有形式,轉化了傳統城牆城市的角樓建築,讓這棟代表當時金門的大門,一方面象微「固若金湯,雄鎮海門」的戰地精神。